1986年,随着位于长江上游的德阳广汉,三星堆1号、2号祭祀坑被考古发现,一种古老神秘的文明横空出世,轰动世界。体量巨大的青铜神树、纵目阔嘴的青铜面具、高鼻大耳的青铜立人、流光溢彩的黄金面罩……3000多年前的古蜀先民,创造的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从此“一醒惊天下”。奇特的造型、奇异的美丽让消散在历史尘埃中的只言片语在光影变幻中开始叙述一个古老的故事……
2023年8月3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支持,中国文化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北京中创文旅文化产业集团主办,遇见博物馆承办的《遇见古蜀 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全球巡展在上海首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展览通过近千平米的光影空间,以科技诠释现代视角的三星堆宇宙,打造体感互动、声光影交互的全新看展体验,用科技赋能文化,让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
光影沉浸,重现神秘古蜀魅力
作为古蜀国政治、文化及经济中心,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宗古蜀秘宝震惊天下,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遇见古蜀: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提炼古蜀文化元素进行二次创作,讲述古蜀辉煌历史。展览分为“古蜀觅踪”“敬事神明”“神国万象”“梦回古蜀”(光影大秀)四大单元。
从展现形式上分为静态展陈和光影大秀两大部分。前三单元静态展陈,通过古蜀元素提炼、大型场景模拟还原、文物仿制品展陈、数字多媒体互动等展现三星堆的考古发现、生产生活、祭祀文化、信仰体系等。
其中青铜神树、大立人像、三星堆大面具、纵目面具、人头像等三星堆文化代表性文物仿制品,使观众身临其境,全方位感受光影展创作的灵感来源。
展览第四单元光影大秀——“梦回古蜀”,以近千平米的沉浸式数字化光影空间、30分钟的光影视听体验,融合数字光影技术和艺术表现手法呈现出一个神秘辉煌的古蜀文明世界。
光影空间采用高清视频投影,以3D光雕数字技术打破物理空间,将物体变成影像投影的显示表面,幻化成多彩绮丽的三维境界,为广大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光影单元以“蜀·魂、蜀·现、蜀·迹、蜀·祭”为叙事脉络,与静态展陈空间的内容互相辉映。以三星堆文明中太阳崇拜观念连接扶桑树引入地下掩埋的三星堆文明,唤醒沉睡千年的文物。
三星堆的面具、神树、神鸟、器具等经典形象经过元素提炼和二次创作后,结合宏大的音乐、恢宏的视效荡涤观者视觉听觉。
通过全景式、沉浸式的观展体验,使观众穿越古今身临其境感受三星堆的神秘莫测与宏伟壮观。观者在此将感受到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拨开时间的迷雾回到三千年前的古蜀王国,沉浸式感悟古蜀先民独特的生存意向、非凡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探索触摸三星堆文明的奥秘所在。
整场展览融合现代科技手段与艺术手法呈现出一个神秘辉煌的古蜀文明世界,以沉浸式数字化互动空间和全新的视听体验演绎三星堆文明的丰富内涵。既有真实的生产生活场景帮助观者了解三星堆文明丰饶的物质生活,也有“人神互通”的神圣祭祀场景和独特的神权信仰体系,生动地展现三星堆人瑰丽奇幻的精神世界。
展览以沉浸体验和互动体验为特色,近3米高的三星堆面具实物在光影效果下奇幻莫测为开篇,以数十个三星堆未解之谜引人入胜。逐章梳理谜题,带领观众走入三星堆宇宙。各种互动解密、元素打卡点吸引观众体验。
展览还特别设置了体感交互环节,观众通过定点识别后可以生成自己的古蜀人体态镜像,随着身体摆动,对应的古蜀人也随之舞动,仿佛现代人与古蜀人跨越时空的交流。
遇见博物馆策展团队表示,“遇见古蜀: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策展思路源自古蜀文化,进行数字艺术形式的二次创作,是文化、文物、科技实现互融的探索,也是致力于让“文物活起来”、以现代科技手段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尝试。
科技赋能,让文物“活化”
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看来,科技创新引领着文物事业未来方向,要着重促进科技成果的创新转换。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本次三星堆光影艺术展的展览内容以及展陈特点,共创中国故事传播,遇见博物馆在全球首展上海站开幕式当天下午,特意举办了科技赋能文物“活化”专家分享会活动。
刘玉珠强调,文化数字化的全面建设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支持科技成果在文物领域的创新转化和数字技术的大力应用。特别是加强技术的专业化、集成化、标准化,以创新文物保护方式,推进大遗址和文物展示等场所的数字化改造,重点发展虚拟展示空间,打造沉浸式场景体验。不同的文物类型有不同的活化展示需求,规范技术标准、规划路径,这同时要求科技要不断创新。
在刘玉珠看来,目前科技运用与文物活化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科技应用与文物资源融合度不高。大规模技术应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化需求,采购和维护价格很高,开发和运营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全面普及推广。再者,文物资源数字化成果共享机制、转化机制等配套办法也尚未建立。
其次,科技运用与文化遗产内涵匹配度不足。文化数字化展示存在着内容挖掘阐释不深入,创新转化手段单一,未能正确阐述文化遗产地价值。
而遇见博物馆系列展览无疑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展览的一次次深入探索。包括遇见敦煌、遇见古蜀·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等,都使用了先进的光影数字技术,将科技与真实融合为沉浸式的体验,带领大家梦回千年,沉浸于广阔瑰丽的古蜀大道。这是3D光雕数字技术在文物领域的创新转换,打破了常规的物理空间,与三星堆文物有效结合,产生奇妙的效果。
在随后进行的专家讨论会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馆长、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新媒体艺术家、四川美术学院文化遗产数字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及首席专家林俊廷,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讲师徐斐宏以及艺术学博士、上海美术馆策展人项苙苹四位嘉宾,在现场进行了对谈分享,以专业视角回顾了灿烂的古蜀文化,并深入探讨了数字艺术赋能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等话题。
如今技术已不是问题,问题是讲什么?如何讲?
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馆长、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表示,把数字技术以及新的科技手段运用到传统文物的展览中,这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未来光影艺术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是展现这些看不见的文物细节,也要通过数字技术把文物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
三千多年前的历史如何让通过光影数字化的手段,把它和我们的距离拉近,这就是我们搞数字光影艺术,把我们现代化技术应用到展览需要考虑的问题,“遇见古蜀 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这个展览的核心部分,是把三星堆的脉络、由来、发掘的过程以及一些重点文物的展示,与光影艺术进行了结合,在近千平米的空间进行沉浸式演绎,这个场面很震撼。
新媒体艺术家、四川美术学院文化遗产数字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及首席专家林俊廷认为,科技是一个全世界共通的语言,用这样巧妙的方式去诠释内容,就能让更多人懂。通过这样的光影数字展,确实可以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这对博物馆来说很重要。还没去过三星堆的人,可以来看下这个展,会带领我们想走出去看看,到德阳去感受三四千年前,在这片土地的古人到底在做什么,可以无限地遐想。
参与了三星堆三号坑挖掘工作的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讲师徐斐宏说:考古工作就是有多少证据说多少话。首先要客观地看待三星堆的发掘,因为这是我们华夏大地上独特的古代文化,也是一个古代人群留给我们的丰富文化遗产;其次就是带着好奇心去欣赏,因为现在三星堆有很多问题并没有正确答案的,大家可以一起去探讨发掘的成果。
艺术学博士、上海美术馆策展人项苙苹表示,数字技术这种科技应该会给我们未来艺术带来非常不一样的感受,其中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就是能把我们在过去所不可能发生的一些神话,或者在现实当中看不到的东西,用很生动的三维方式帮我们呈现出来,这个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这个展览的展陈方式,让我们对三星堆先有个扑面而来的感受,继而顺着感受带着问题去看,你的问题意识会马上调动起来,看起来很神秘的三星堆,如果设身处地从我们自己的感受去看他们,或许三千年就是弹指一挥间,很多东西就容易理解了。
展览信息
遇见古蜀 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
展期:2023年8月4日-12月6日
地点:遇见博物馆·上海静安馆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